分类
栏目
“我们很难留住下一代。”
“我的主任牧师真令人生气。”
“年轻一代不尊重老一辈。”
为什么基督徒中第一代移民的第二代要离开移民教会?
似乎许多移民教会正处于“离婚”状态中:英文事工从移民教会中分裂出来,建立了自己的教会,因为英文事工的牧师感到被忽视和被压制,而移民教会的主任牧师则感到不被尊重和遭到误解。移民第二代中的基督徒在离开那些属灵上哺育了他们的教会时,认为自己所做的决定是正当的,而年迈的的第一代基督徒在看到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时,则感到一种疲倦和失意。
这一切都是如何发生的?
移民
一个家庭决定移居美国,成了这片土地上的新移民。虽然他们在这块儿陌生的土地上是外国人,但他们很清楚该去哪里,这里是每一个移民来到后第一个要去的地方:移民教会。
移民教会往往是第一代移民的社交中心。你去哪里能找到工作?移民教会。你去哪里能找到住处?移民教会。你去哪里能交到朋友?移民教会。在那里,移民基督徒能听到用他们熟悉的母语对心灵所讲的道,并能融入到同文化的基督徒社区中。
但是后来,他们有了孩子。
分离
移民们的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他们一方面生活在父母的世界里,以他们的祖国为自己的身份标志。另一方面,他们成为文化变色龙,能够适应环境要求的任何“代码”。他们可以一边看着NBA的精彩节目,一边听着母国最新的流行单曲摇头晃脑。他们中大多数人所掌握的母语足以让他们的妈妈知道自己饿了,但他们却缺乏足够的神学词汇来跟上移民教会牧师的布道。
解决方案?—— 设立英文儿童事工。父母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英文的儿童部。当孩子们在最新的流行乐风格英文敬拜中不停蹦跳时,父母则在主日崇拜中用他们的母语歌唱。教会从第二代移民中聘请了一位神学生,他正在寻找服事的机会。他在移民教会主任牧师的领导下教导孩子们。
但后来孩子们长大了,进入了初中。移民教会意识到,他们这时需要开始一个青少年事工了。他们决定,领导青少年的最佳人选就是与他们一同成长的那位儿童事工牧师。于是,随着新的晋升,新上任的青年牧师继续在移民教会主任牧师的领导下教导青少年。
孩子们继续长大,移民教会也继续发展新的事工,以跟上孩子们长大的速度。他们从儿童事工开始,然后增加初中事工,然后是高中事工,然后是大学事工,然后是青年事工。所有这些都是在移民教会成年会众的稳定督责之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监督开始感觉像是在微操(micro-management)。英文事工(EM)的牧师如果没有移民教会(IM)主任牧师的批准就不能做出任何一个行政决定。文化差异阻碍了原本顺利的运作。英语事工的牧师开始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仍然穿着小孩的衣服。
除此之外,第二代的孩子们一直在追寻美国梦。学习父母的勤劳和自律,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工作,攀登经济台阶。他们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薪酬。而更好的薪酬意味着更好的奉献。但谁从他们8岁开始就做他们的属灵领袖呢?他们的英文牧师。无论他去哪里,他们都会跟着他。
英文事工的牧师做了一下计算,然后决定离开移民教会(母会),他带着年轻人离开他的母会,开始了植堂。
新植堂的教会发了誓不再重复父母的专制做法。然而,在没有足够培训的情况下,这位前英文事工牧师/现在的主任牧师感到不知所措。他该如何领导这个新植堂的教会呢?
移民教会的感觉就好像他们的孩子吐了口水在他们的脸上,接着就离家出走,成为一个浪子。带着受挫和灰心,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牧师,期望对下一代孩子们而言,新招的英文事工牧师能够牧养他们而不把他们带入歧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植堂的教会开始越来越反映出社区文化。随着语言障碍的消除,它的族群特征也消失了。随着迁入该地区的移民越来越少,移民教会开始萎缩。最终,移民教会走到了尽头。第四代和第五代移民已经完全融入到周围更广大的社区中了。
他们真的融入进去了吗?
融入?
前几代移民或多或少都遵循这个模式:第一代移民,第二代和第三代感到某种身份认同危机,后面几代则被周围的文化所同化。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他们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式。
但在现代移民中,如亚裔和拉丁裔,这种模式已经被打破。通常的情况是移民的到来呈波浪式。大批爱尔兰人涌进来,他们逃离爱尔兰是因为爱尔兰土豆危机。虽然他们刚到时受到了冷遇,但最终还是融入了主流文化。这个模式就是:移民——身份危机——融入。
而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则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实际上,它只会不断增加,移民不断地涌进来。不断涌入的第一代移民,他们中的成年人使得移民教会得以继续发展。有些地方的移民人口已经超过了六代。数十年来,他们不断地移民进来,然后分开,但没有多少真正融入当地其他教会社区的。(这些统计数字大多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和皮尤研究中心)。
移民教会不会很快消失。那么,当你有一个多语言和文化的教会时,你该怎么办呢?目前的模式似乎并不奏效。
这种张力是普遍的。亚裔、拉丁裔、罗马尼亚裔,以及许多其他移民族群,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还没有人找出解决的办法?
隔离
移民教会与广大的福音派没有连接。语言上的障碍使他们无法与美国主流文化教会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即便是在他们自己的城市。虽然他们的英文事工可能有一些来自其它族群的人,但他们的世界仍然由单一文化所主导。他们被包裹在一个文化气泡中。
这种强烈的文化认同使他们很难融入更广泛的东道国教会文化中。主流文化教会的基督徒对各种移民教会的文化偏执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在罗马尼亚裔的教会里,男女要分坐在房间的两边?为什么在韩裔的教会里,每个人都要大声祷告?
这个文化气泡很厚。许多移民基督徒在像“共同致力福音”(Together for the Gospel)这样的大型特会上无法感受到“共同”。参加这类特会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参观侏罗纪公园,看他们最喜欢的恐龙讲道。之后,他们又退回到他们原来生活和服事的气泡中。
移民基督徒中没有很多成功跨越文化障碍、在公共领域中融入东道国福音派的例子。基督教信仰似乎失去了多元化。韩语基督徒(请给出他们当中大家熟悉的传道人的名字)在哪里?萨尔瓦多裔基督徒(请给出他们当中大家熟悉的神学家名字)在哪里?
正因为如此,移民基督徒族群不知道如何从福音派那里获得启发和学习,而福音派也不知道如何从移民基督徒群体那里得到启发和学习。彼此没有交流。气泡没有戳破,对话没有进展。
碎片化
除了与广大福音派隔离之外,移民教会本身也缺乏意识在国内彼此连接。南加州的移民教会牧师不认识皇后区的移民教会牧师。休斯顿的牧师也不认识波特兰的牧师。当移民教会牧师们彼此谈论他们教会中的问题时,他们在地理区域上也彼此隔阂。美国每个地区的移民教会都有牧师们在那里为同样的问题哀叹,却没有在讨论中取得任何进展,就如同蒙上眼睛的驴拉磨一般。
更进一步说,移民教会缺乏公共的平台。它在进行全国范围的讨论时是必须的。像“渴慕神”、“福音联盟”和“九标志”这样的网站,都有一个资源共享的全国范围的读者群。他们接触到相同的材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讨论。随着他们对手头各种话题的贡献,讨论得以进展。移民教会缺乏这样的机会。结果,他们的交流变成了零散的微弱抱怨。他们从未在交流中取得进展。
实用主义
悲哀的是,即使移民教会能够解决他们彼此隔离和零散化问题,但因着他们的实用主义事工理念,许多教会还是无法想出足够的解决方案。这样说是有道理的。没有人教导这些教会应该如何建立架构。他们设法自己来解决问题。他们求助于实用主义,难道他们还有其它选择吗?
实用主义导致讨论的话题随意发散,就像搅拌器没有按上盖子。移民教会的牧师们讨论着为每个讲英语的成年人提供现场入耳式翻译的效果,谈论着雇用更多的工作人员,或计划来一场联合复兴。他们抛出这个、那个和其他的乱七八糟的问题,而初步和主要的问题却被忽略了:圣经对教会是怎么说的?
这种狂热的实用主义使得任何讨论都有了语义学上的问题,因为讨论变得如此具体和特别,以至于不能触及问题实质。牧师们仍然心烦意乱,讨论又一次没有进展。
隔离、零散和实用主义感觉是不可逾越的障碍。那么,移民教会如何应对这种文化分裂的龙卷风?当教会的分裂造成了很多伤害时,它也带来了一个机会:我们应该就教会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治理教会进行共同探索。
换句话说,移民教会的问题至少有一部分是教会体制的问题。
回归基础
在有人回答“我们该如何处理移民教会的问题”之前,他们需要先回答 “什么是地方教会?”如果没有对地方教会有扎实的了解,就试图解决移民教会的问题,就像不知道如何造句就想写小说一样。后者必须先于前者。
当然,独特的文化背景很重要。但合乎圣经的信念也很重要。忽视文化会使得解决的努力变得不切实际,而忽视圣经则会导致解决的方案不忠于圣经。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移民教会需要了解文化和圣经两方面的情况。
但是忠于圣经先于文化。地方教会不属于文化,而是属于基督。教会必须从圣经原则开始,然后将这些圣经原则应用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先有原则,再有应用。
为要找到合乎圣经的原则,我们需要回归基础,即我们需要回到圣经中去。移民背景下的基督徒需要用心钻研圣经,看看上帝如何指示基督徒构建他们的教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就移民教会这个话题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
讨论
关于移民教会建制的讨论少得惊人。
讨论迟疑的部分原因是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公认的权威。许多人一想到要公开宣告“这就是移民教会应该有的治理架构”,就会感到不安(或者写一篇文章说这就是移民教会的状况也会令他们感到不安!)。但现实是,没有人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如果我们等到专家说话,就只有沉默了。我们对移民教会的思考能够取得进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对话。
因此,让我们开始对话吧。让我们贡献想法。让我们评估彼此的想法。让我们了解彼此的教会。通过谨慎而又有原则的尝试,让我们在反复试验取得进步的同时,用圣经智慧彼此造就。一个聚焦的、有实质内容的对话,可以避免模糊的、过于简单的陈述,促使我们开始工作,真正的工作。
资源
教会需要引导。为了能有引导,我们需要智慧。为了能有智慧,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并深思熟虑地参与。我们要凿去不好的材料,提炼出好的材料。
译:芥子;校:JFX。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The State of the Immigrant Church.